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17版)
发布日期:2017-04-11    作者:     来源: 新黄金城667733    点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工学 计算机类 080901)2017版

一、专业简介:

1984年创办计算机应用专业并开始招收专科生,1987年招收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1999年国家进行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专业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具备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建设特色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已经建设成为省内知名、行业领先的优势专业。2006年获批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2年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获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1996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自主设立石油工程计算技术博士点,2013年调整为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自主设立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博士点。拥有黑龙江省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省级领军人才梯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大庆精神,依托石油行业背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在研究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计算机有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或管理工作。具体为:

目标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方法与技术,具备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设计、系统开发、测试及管理等工作。

目标2:跟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初步的工程研究能力,综合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书面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独立和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

目标4: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开展工程实践活动。

目标 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自主学习等途径获取专业知识、提升工作技能。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观测点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观测点1-2:能够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观测点1-3:能够将工程知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计算机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观测点1-4:能够将工程知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毕业要求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观测点2-1: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基本原理和工程方法,识别和判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观测点2-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正确表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观测点2-3:能够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具备利用多种资源开展文献检索及分析以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观测点2-4: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解析、重构、辨别,从而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或模块,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观测点3-1能够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的特定需求,确定具体的设计目标。

观测点3-2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根据设计目标,确定系统或者模块的解决方案,完成系统或者模块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部署。

观测点3-3 能够在解决方案的设计和系统开发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现实约束。

毕业要求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通过信息综合对原型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观测点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

观测点4-2:能够根据问题特性,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观测点4-3:能够利用已有软硬件工具基于实验方案构建原型系统。

观测点4-4:通过信息综合,对原型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能够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开发,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观测点5-1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模拟以及开发等技术与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观测点5-2 能够针对不同的工程需求,开发、选择与使用相应的技术与工具,对软硬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与开发,并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观测点6-1 能够了解社会发展形势,并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观测点6-2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观测点6-3通过相关专业工程实践,正确评价工程实践和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和文化的影响。

毕业要求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观测点7-1能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观测点7-2 能够根据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对软硬件设计与系统开发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价。

毕业要求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观测点8-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观测点8-2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观测点8-3能够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的含义,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守信。

毕业要求9:能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观测点9-1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并能够理解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含义及其对于整个团队的意义,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

观测点9-2在多学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实践中,能够承担团队的相应角色,并能够进行组织与协调,综合团队成员的意见并进行合理的决策。

毕业要求10:能够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观测点10-1 能够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问题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按规范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逻辑清晰地表达和准确回应指令。

观测点10-2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观测点10-3 具有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保障项目能够高效、按期保质的成功实施。

观测点11-1 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项目中所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观测点11-2 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过程。

毕业要求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能力。

观测点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认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观测点12-2具备不断自主学习和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如表所示。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注: 相关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

1.离散数学 2.数据结构 3.计算机组成原理

4.操作系统 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6. 计算机系统结构

7.软件工程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939E

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分统计

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分分配

制订人:富宇 院系负责人:刘显德 教务处处长:张景富

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程设置


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程设置

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十一、理论教学体系

十二、实践教学体系:



    




返回顶部
Baidu
sogou